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

機場國門韓劇當道 官員何感

機場國門韓劇當道 官員何感
蔡正揚/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、立法院顧問
經由金門小三通來回大陸,三日中午在松山機場候機廳,無意中看到大螢幕正播映韓國時裝劇「愛在烏鵲橋」,在場的除國人外,另有一群大陸人士。喜見機場大廳煥然一新,門面具國際水準,憂的是韓劇的影響無遠弗屆,無形中已進入台灣的門面機場大廳。
文化底蘊為裡,觀光景點為表,外國人認識中華文化,常經由旅遊觀光得以進一步認識。國際機場為一個國家的門面,觀光局用心的擺設了旅遊服務台,放置大堆圖文並茂的旅遊介紹資料,希望外來觀光旅客對中華文化的台灣有個好印象,如果機場大螢幕播出的是韓國商品的廣告,應是商業行為無可厚非,然而,大螢幕播出的是韓劇,令人錯愕!
好奇的詢問一同候機的大陸學生,他們雖然看韓劇,但認為韓劇不可能在國門機場螢幕上出現。大陸黃金時段不得播放外劇,合拍劇有人員、資金、場景比例要求;引進外劇有配額限制,只能在非黃金時段播出,一年核准約二千小時為限,遑論機場大螢幕播韓劇。而台灣為加入WTO,開放對外劇的限制,本土自製電視劇總播出占有率(國、台、客語連續劇及單元劇)從2003年的43.8%降到2010年的31.8%
近年來,韓國將過去強勢主導電子產業發展的策略,成立「文化產業振興院」,從培植專業人才、興建影城、扶植旗艦公司,到國際行銷,積極整合資源。2010年台灣影視業產值為一千四百億元台幣,與韓國六百五十億美元相較,差距達十四倍。
台灣有最自由的文創環境,本土影視音產業的問題除了因大陸經濟的崛起造成人才外流之外,業者以中小企業般的經營,礙於資本及市場的局限,業者只能拍些溫馨小品及時裝劇,精緻有餘而場面格局難有突破。而外劇大成本堆砌出來的豪華場面,非國內影視業小資本製作可及。君不見去年以老三台(台、中、華視)黃金檔大都播出外劇連續劇。但連機場國門都淪陷,文化及觀光主管官員也未免太沒有警覺意識。
少了本土舞台的培育,影視人才如何茁壯?去年底,龍應台部長乃在國民黨中常會報告為振興華流,針對外來劇在本土電視當道,將砸近兩億元補助五部高品質本土電視劇。希望經由精品電視劇鏈結電影、出版等其他媒介,整合台灣文創產業優勢,打造「華流」的文化影響力和經濟產值。冀望官員能營造良好投資環境,協助業者淬煉出中華文化的精華,進一步研製「華流」優良文創產品,有計畫的拓展全球市場,創造經濟及文化效益,方不負國人之重望。

2013-01-09中國時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