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

迴避補充保費 成本恐更高

迴避補充保費 成本恐更高
綠角/路知名財經部落客
二代健保上路,其中一項重大變革,便是補充保費的設計。大類收入,包括超過個月投保金額的獎金、兼職所得、執行業務收入、股利所得、利息所得與租金收入,超過5,000元者,都需要繳交2%的補充保費。
其中股利所得需要繳交補充保費一事,引起投資大眾注意。要如何避繳這2%的保費,也有許多應對之策。
個方法,是放棄參與除權息。這樣一來,自然沒有股利所得,也就不必繳交補充保費。等配發股息之後,再將股票買回。但這個做法的缺點,在於難以事先預知市場的走勢。假如在賣出股票到重新買進這段期間市場上漲,那麼為了避繳補充保費的動作將使投資人錯失這段漲幅
漲幅多高就會讓避繳補充保費的動作變得不划算呢?這可以簡單計算得知。
譬如:該股票的配息率是3%3%的配息需要繳2%的補充保費,所以補充保費占該股票投資總金額的萬分之63%X2%0.06%)。
只要離開市場的期間,該股票上漲超過0.06%,賣出股票刻意不參與除權息以避免補充保費,就會變得不划算,而且買進與賣出股票也都還要手續費。
但假如賣出股票的期間市場下挫,那不僅可以免交補充保費,還可以躲過下跌。
一舉兩得。
不過問題就是,到底會是偷雞不著,還是摸蛤仔兼洗褲,很難事先預知。
2個方法,就是不自行投資股票,改透過基金投資
因為補充保費是針對自然人的收入扣取,基金則是法人,法人投資台股所取得的股息不必繳交補充保費,而大多台股基金也都不配息,直接將股息滾入基金資產再行投資。如此一來,似乎就可以免除補充保費的問題。
但投資基金需要成本。假如投資人改透過基金投資,最明顯的一項,就是內扣收取的經理費。大多股票型基金的經理費是1.5%。這1.5%是對整個投資部位收取
而補充保費,雖然費用率是2%,但僅針對股利收取。
所以假如投資人,為了健保保費,放棄自行投資台股,改以台股基金投資,未必划算。
在股利率3%的假設下,等於是為了免除萬分之6的健保補充保費負擔,改支付每年至少1.5%的費用給基金公司。同樣的計算也適用於台股ETF(指數股票型基金)ETF配息與股票一樣,會有補充保費的負擔,但就算加計補充保費的成本後,大多台股ETF與基金相較之下,仍具有明顯的費用優勢。
投資朋友需要留意的重點就是,不要為了避免一個新出現的費用負擔,結果卻落入另一個更高負擔的陷阱。

2012/11/02 經濟日報】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