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航空城
政策環評過關
記者游文寶、李承宇、劉盈慧/連線報導
桃園航空城計畫案政策環評昨天通過,交通部表示,預計明年開始區段徵收土地,2019年完成所有土地徵收,預計在2030年,包括第三航廈、第三條跑道,以及自由貿易港區等機場園區所有項目將完成。
區段徵收土地如果順利,機場北側興建第三跑道,以及可供航空公司興建修棚廠的維修區土地,可望在三年後的2016年完成。區段徵收土地將是航空城計畫是否能順利進行的關鍵,整個航空城計畫預計要徵收3,233公頃土地,牽涉約一萬五千戶、四萬六千居民。
環團人員指桃園水源不足問題很嚴重,徵收土地面積太大,會影響桃園縣的糧食生產。桃園縣政府表示,目前縣府已有「北水南調」計畫,加上桃園汙水廠處理過的用水,水源「綽綽有餘」。
依據桃園縣政府桃園航空城用水計畫,估計在108、109年完成開發以後,每天約增加7.2萬噸用水,自來水公司已同意調撥3.8萬噸提供桃園航空城地區,供水缺口約3.4萬噸。
縣政府水務局說,政府的「北水南調」計畫,最遲明年應可完成,屆時新店溪多餘的水可供應大台北地區,原石門水庫供應板新水廠的水源約38萬噸,就可以改供桃園縣,扣除灌溉用水,能充足供給桃園民生用水。
縣府指出,加上桃園汙水處已積極建設中,這些處理過的廢水,可以提供桃園航空城產業用水估計一天約20萬噸,因此,桃園航空城範圍內,不管民生或工業用水,屆時都不會有問題。
縣府人員說,目前航空城區內休耕面積約900公頃,從102年開始,縣政府為配合農委會農地復耕政策,鼓勵屬於航空城區外三千公頃農地復耕,對於糧食供應無影響。
【2013/03/14 聯合報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